古代中国是没有法学的。作为一种学科门类的法学是西方传入的结果。当然,也包括后来我们接受的苏俄式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的国家与法的理论。就此而言,法学使用西方(也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法学理论)的术语、概念、范畴、体系等实属理所当然。同时,也不能忽略我们中国人自己对这些东西的翻译。翻译本身就是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因为中国的法学必须用汉文书写和表达。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问题也变得突出与复杂,比如,“黑车”问题,城管问题等等,这是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并未遇到的问题,我们无法从西方那里获得现成的经验,这需要中国自己的智慧去解决。
当下的中国法学界,强调法学研究要有中国问题意识的呼声一直以来此起彼伏。中国法学如何从中国社会现实生活的种种冲突和困惑中找出真正的中国式问题,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真正使法学研究更具实践性和强烈的时代感,已经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今年国家为吸引更多高校学生参军,出台多项新的入伍优惠政策,服役归来后无论考研、“专升本”还是转专业,都有更多利好。
今天上午,教育部召开发布会就《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行解读。《意见》特别强调,各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本台消息: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5月10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全国启动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
4月28日晚,法律硕士学院2014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方向课程选课和导师双选会议于阶八教室举行。法律硕士学院副院长辛崇阳教授、科研办主任李建红老师、刘璋老师、黄徐静老师、王妍老师和2014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全体同学参加了本次大会,辛崇阳老师担任主讲。
据教育部官方公布的数据估计,2015年考研报考总人数为164.9万,比去年减少6.5万,降幅3.8%。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跌,意味着持续多年的考研热出现了真正的转折点。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科实力雄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拥有世界最大的法学家集团,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法学研究生教育,拥有中国最丰富的法学资料。是我国重要的法学教育中心、法学研究中心和法学图书资料信息中心。
法治昌明的标志,不只是有着健全的法律制度(法律体系),更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法律秩序。良好的法律秩序意味着法律得到有效的实施,法的信念被普遍接受,人人“诚实生活,毋害他人,各得其所”,享受着法治带来的自由和安全。这是一幅美丽的法治图景,也是依法治国的理想蓝图。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下发《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通知》强调,要加强宏观管理,发挥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优先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扩大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 《通知》指出,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工作要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结构,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培养各类拔尖创新人才,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服务。